找到相关内容348篇,用时5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怀素再世一代书圣

    ,拒之门外,不能遂众之愿;网开一面,又与自己愿望相背。于是,弘一大师向范古农老居士求教。范老的启发也确实高屋建瓴,不愧一代悟者之“自古佛门擅书法者极多,且不乏怀素等名家;法师不因书法而碍修学,反之...弘一大师对待艺术的态度。  弘一大师出家事,一心向道,他自述以前拿手的“诸艺皆废”。因为他认为“耽于书术,增长放逸,佛所深诫”。但实际上,弘一大师对艺术,在出家后的态度也是有所变化的。确实,自入空门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4441107.html
  • 四依止—佛弟子的学法态度

    自己的本来面目。《大智度论》说「智乃本心照明之德,可与法性契合。学人宜定止妄识,策发真智。」所以学佛不仅要「依智不依识」,还要进一步「转识成智」,如此才不会被世间幻象所迷惑。  (三)依义不依...」。  (一)依法不依人法是指真理;学佛应该以真理为依据,凡事按真理行事,人不足以为依,因为人的思想、见解互异,人有生老病死、去来迁流,而法(真理)则亘古今而不变,历万劫而常新。学法求学,修法,所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0641129.html
  • 正法与像法

    佛陀也开示了恶有恶报,善有善报之理,以帮助辨识正法。   早期因经典尚未结集,佛陀提出“四大教法”来辨识正法律与非法律“诸比丘,若 有比丘作如是1‘此是法,此是律,此是导 师之教言,我从佛...风土民情、一知半解、自作聪明、误解、曲解诸多因素,必然会有走样的情况。   大迦叶尊者就曾问佛陀说“何因何缘先前制戒少,很多比丘得最后智(证阿罗汉)? 而今制戒多,很少比丘得最后智。”佛陀回答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052580.html
  • 禅语的十种境界

    通宵达旦地站立在漫天大雪之中。这个故事可能也有很多人都听说过。  五是闲适境界。做无心人、无求人、无事人,过一种闲而又闲的舒适生活,这是禅宗教给我们的又一境界。景岑禅师有“困则睡,健则起,夏天打赤膊...平等境界。“佛性平等”、“佛性无南北”、“悟即丛生是佛”,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禅语。它表达了对丛生平等的呼唤,提升了人的尊严。道隐禅师说“月印千江水,门门尽有僧”,归仁禅师说“那个台无月?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0753019.html
  • 古刹赫然百年史

    东南亚各国佛教文化交流史的一个缩影。只要您了解清莲庵悠久的历史,就会觉得此言并不为过。看,观音阁旁那株由印尼禅师带来的印尼果(印尼tjanglu),生意盎然,结出的果实清甜爽口,毫无南橘北枳水土不服...佛堂。清同治年间微妙禅师入住,他矢志苦修,大力弘法,事迹传遍泉郡。据庵中历代相传,弘一法师到泉州设“无遮法会”,事毕曾往良德堂拜会微妙,切磋佛理。临行观堂前青青莲塘,浮想连翩,题写一副对联清池长印月...

    陈华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0054186.html
  • 八荣八耻与佛教的“十善”

    一切物命,爱护生命;二、不偷盗不窃取他人财物,保障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安全;三、不邪淫不做邪淫欲事,令内心端正,让家庭稳定、和乐;四、不妄语不起虚言诳惑他人,诚实守信;五、不离间不向两边说是谈非而令他斗诤,说和合,相互和睦;六、不恶口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,说柔和,不损恼他人;七、不绮语不以矫揉造作的言辞来博取他人的好感,言语端肃、正直;八、不贪欲不贪着情欲尘境,少欲知足,身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3060184.html
  • 倡导佛教十善 促进社会和谐

    财产和私人财产的安全;三、不邪***不做邪***欲事,令内心端正,让家庭稳定、和乐;四、不妄语不起虚言诳惑他人,诚实守信;五、不离间不向两边说是谈非而令他斗诤,说和合,相互和睦;六、不恶口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,说柔和,不损恼他人;七、不绮语不以矫揉造作的言辞来博取他人的好感,言语端肃、正直;八、不贪欲不贪着情欲尘境,少欲知足,身心安适自在;九、不瞋恚不生忿怒之心瞋恨于人,内心柔和...

    学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2463363.html
  • 禅语的境界

    静坐的山洞,通宵达旦地站立在漫天大雪之中。这个故事可能也有很多人都听说过。  五是闲适境界。做无心人、无求人、无事人,过一种闲而又闲的舒适生活,这是禅宗教给我们的又一境界。景岑禅师有“困则睡,健则起...成佛。  二是平等境界。“佛性平等”、“佛性无南北”、“悟即丛生是佛”,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禅语。它表达了对丛生平等的呼唤,提升了人的尊严。道隐禅师说“月印千江水,门门尽有僧”,归仁禅师说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3664435.html
  • 科学证明心存善念身体好

    善良了,所以,很多的疾病都因为自身的细胞不健康,而变得难以医治。 编者曾看到过这样朴素的话语:“好人好自己,坏人坏自己”。世上没有损人利己的事情,损害别人就是损害自己。人要想真正健康幸福,要用爱、...而且在每天愤愤不平的时候,神经细胞又不断地分泌会让细胞凋亡的神经化学物质。所以,当人长期处于悲观而愤怒的状态时,可说是在慢性自杀。 小时候,父母时常提醒我们“不管做什么事,都要心存善念。因为善有善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83378444.html
  • 佛教东渐的足迹

    房子里出土,著名的“泰始五年”汉文木简正是在这里发现。其实这件总被人们提起的汉文木简上,也不过寥寥数   泰始五年十月戍午朔廿日丁丑敦煌太守都   字数不多,却具有无可置疑的特殊价值,因为“泰始...考古学家所为。原来斯坦因早年调查过这里,从他日记独白中不难发现,他主要依靠雇来的民工从事发掘“在我确立的规矩下向我出示他们拾到的东西,一旦有古文物的价值,就能拿到合适的报酬。”斯坦因毫不隐讳地叙说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1179920.html